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(1285),江南绍兴南宋皇陵全部被盗发。此事除元、明两史中有零星文字外,南宋周密《癸辛杂识》、元代陶宗仪《辍耕录》等前人笔记亦有载述。此次皇陵被盗为史上罕见,情形之惨烈目不忍视。
元世祖忽必烈平定江南后,任命番僧(藏传佛教僧人)杨琏真加为江南佛教总统,管理江南宗教僧寺诸事。杨琏真加是盗发南宋皇陵罪魁,前人笔记中皆以“杨髠”代其名。髡者,剃发也,喻剃发之僧人。另外古代有髡刑,即剃发之刑,谓之髡徒,俗称秃贼。本文遵前人例亦以“杨髠”述其名。盗发南宋皇陵有两条线索,一为僧贼盗陵,一为义士葬骨。以下分述。
杨髠统摄江南僧寺事之后,便暗中与世祖朝宰相桑哥商议盗发宋六陵,名义为僧寺筹措钱款。桑哥不仅默许,而且矫诏准奏。于是,盗发皇陵付诸实施。起事时,首先盗发天衣寺魏惠宪王坟,由天衣寺僧福闻及演福寺僧允泽最先动手。继而又发魏王陵,得金玉珠宝甚多。之后众僧贼动议盗发皇陵。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八月,绍兴路会稽县泰宁寺僧宗恺、宗允诈称杨侍郎、汪安抚侵占寺庙地盘并出具文书,带领河西僧人及歹徒闯进宋六陵园区。时有守陵太监罗铣等坚守不允,与贼盗极力争执。允泽率领凶徒杖责罗铣,并以利刃威胁,强行将罗铣赶出陵园。罗铣势单力孤不能阻挡,惟伏地大哭。众贼遂发宁宗、理宗、度宗、杨后四陵,获取财宝极多。
宋理宗陵墓所藏最厚。棺木刚一打开有白气冲天,理宗尸体完好如生(理宗刚入葬二十年)。尸下为锦褥,锦褥下承以竹丝细簟。有一小厮抽出细簟往地上一扔有金石声,仔细一看,此簟乃金丝编制并缀有珠宝。随后众贼将理宗尸体倒挂在树上三天,沥取其中水银。理宗头颅较大,杨髠令人将其割下取走,之后制成酒器以作压胜。四陵尸骨被扬撒荒野,众贼遂将所获财宝运走。官府起先以为僧人为田地争讼,后发现盗陵亦未能有效制止。
僧贼走后,守陵使罗铣买棺制衣收敛帝后遗骨,大恸垂绝,乡里百姓皆为之感泣。当晚,四面山村皆有哭声,凡十日不绝。
数月之后,杨髠僧贼又盗发徽、钦、高、孝、光五帝及孟、韦、吴、谢四位皇后陵墓。徽钦二宗死于金国上京,初葬于吉林五国城。宋高宗数次派使臣赴金国请求归还二帝梓宫,数年后徽钦二宗梓宫南还归宋。当时朝廷君臣皆怀疑棺中是否有二宗尸体,而又忍开棺查验。遂依旧制,梓宫入境后便以椁承之,不改殓而直接入葬。迨杨髠贼众将徽钦二宗棺木打开,徽宗棺中只有朽木一段,钦宗棺中仅为一木灯架。至此方知徽钦二宗遗骸早已漂流荒漠,不知所归。
高宗之陵尸骨尽化,略无寸骸。棺中只有锡器数件,端砚一只,为允泽所获。孝宗陵亦蜕化无馀,只有头骨碎片。内有玉瓶炉一副、古铜镜一只,亦皆为允泽所取。光、宁二宗诸后妃俨然如生。僧贼离去后,现场惨烈目不忍睹。罗铣亦如前例,棺买制衣一一敛拾骸骨,随后悉数火化。(以上参周密《癸辛杂识.后集、续集上、别记上》、《宋稗类钞.忠义》)
唐珏,字玉潜,会稽山阴人。家贫,以教授经书赡养其母。杨髠发陵时,唐玉潜三十二岁。他闻知杨髠贼众毁陵盗墓,断残宋帝后肢体,弃遗骨于草莽间,极痛愤。遂将全部家当典卖得银百两,又以典券抵押借得百两银子。遂沽酒买肉设席,邀来乡里青年若干人痛饮。酒至酣,有青年站起曰:“君乃儒者,将为何事如此?”唐玉潜惨然相告,愿收敛宋皇陵帝后遗骨掩埋。一人道:“发陵之人如眈眈饿虎,事情败露怎办?”唐答:“我已筹措妥当。今四郊荒野皆是遗骨,容易获得,不会有人知道。”唐珏遂制作若干木箱及黄绢口袋,于上面写明某陵某陵分发给众人。当夜,众人将遗弃尸骨敛回装箱深埋地下,并以文字标记。事讫,唐珏拿出银两酬谢众人,并告诫毋得泄露此事。
盗发皇家陵寝,历朝皆列为十恶大罪,元世祖却未杀杨髠。本人揣测其原因,一是其内心或有断宋朝龙脉之念。只是此悖伦之行不能明言,惟暗中纵容之。二是与蒙元崇尚西番佛教有关。西番僧人在元代势头极盛,常视法纪为无物。元武宗至大元年(1308),元上都开元寺番僧强抢百姓柴薪。百姓告至上都留守衙门李璧处,李璧刚一询问事由,众僧即持木棍闯入衙署公堂。隔着案桌一把揪住李璧头发将其摁倒在地,乱棍捶打。李璧将此事诉至大都(今北京),僧人竟然遇赦免罪。第二年,有僧人龚柯等十八人与诸王妃争道,动手将王妃拽下车群殴,且有犯上等言语。王妃奏报朝廷,亦诏谕不问释放。武宗甚至颁旨曰:“凡民殴西僧者,截其手;詈之者,断其舌。”当时元仁宗居东宫太子位,闻之,急奏武宗收回谕旨,此事遂寝。(参《元史.释老传》)